【投資快訊】202307 摩根資產管理- 2023年中回顧(下)
- tonyaiadoc2015
- 2023年7月12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3年下半年的經濟及政策觀點
在美國,高企的利率正為經濟添加壓力,尤其是涉及企業投資和房地產行業的領域。銀行業的壓力或繼續成為一個不利因素,而收緊貸款限制或會對各種經濟痛點帶來進一步的壓力。聯儲局或有需要重新評估其利率政策,並決定是否在今年稍後逆轉部分貨幣緊縮政策。為完全消除通脹壓力,聯儲局可能選擇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即使這會遵致溫和的經濟衰退。
中國方面,經濟復甦步伐溫和。企業投資正隨著營商信心的提高而逐漸改善。然而,投資者需求不足或會拖累房地產行業的復甦。中國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令人鼓舞,尤其是提高國企財務業績,以創造更多股東價值。投資團隊對將獲得政府穩定支持的行業保持樂觀取態,如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技術開發(包括人工智能)和雲端運算。中國可能會推出更多針對服務業的政策刺激措施,以及為年輕人口增加就業的措施。
亞洲其他地區方面,鑑於環球需求走軟,出口行業在今年大部分時間可能仍將比較疲弱。然而,消費需求正在改善。投資者其中一個疑問是,儘管能源和食品價格的問題並不及去年那般嚴峻,但從去年疫情後出現的經濟反彈,是否會導致通脹壓力。隨著服務業重新對消費者和遊客開放,許多亞洲經濟體明顯出現勞工短缺現象。這可能促使亞洲各國央行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政策。
美國銀行業的壓力加劇或蔓延至歐洲及/或其他地區
縱使美國監管機構己經成功遏制矽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倒閉的影響,但高利率環境和商業房地產行業可能出現的調整,仍有機會對美國的區域型銀行構成挑戰。這將加劇衰退風險,迫使聯儲局轉向更進取的貨幣支持政策,以期減輕存款外流的壓力,並令銀行持有的證券的價格再次上漲。
中國經濟復甦動能疲弱
消費反彈在很大程度上支撐了中國經濟復甦。營商信心需要改善,才能提振就業市場及固定資產投資。倘若這個轉捩點並未出現,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也許會在2023年底出現更加急劇的減退,繼而對企業盈利產生不利影響。在此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或會選擇加大財政刺激措施的力度。
貨幣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減息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但如果企業貸款需求和銀行貸款意願仍然疲弱,則減息和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對促進貸款的影響可能不太奏效。房地產市場的反彈不溫不火,可能繼續限制土地銷售和建築活動。土地銷售低迷的局面亦會限制地方政府收入增長和基建投資。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
俄烏衝突已踏入第二年,對能源和糧食市場的影響已大致穩定下來。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前景可能繼續令能源和天然氣價格受壓。倘若美國和歐洲多國政府加強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的力度,並嘗試堵住俄方能源出口的一些漏洞,這或會導致供應緊張並推高價格,從而重新引發通脹壓力。
投資團隊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保持緊張。2024年1月的台灣大選以及隨後在2024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和國會選舉,可能為中美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帶來一系列的考驗。
投資時宜專注優先事項,並保持靈活性
隨著聯儲局引發的經濟放缓來臨,投資團隊繼續偏好固定收益多於股票。考慮到在經濟衰退期間信貸息差擴闊的風險,投資團隊認為,相對於信貸評級較低的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別企業債券應表現出更高的價格穩定性。股票方面,增長股的表現分歧可能意味著,更多涉足國內需求的中國和亞洲股票或能獲取更高的回報率。目前,美國股票的估值似乎與穩定經濟增長的環境一致,投資團隊認為這種經濟環境的看法略為樂觀。在經濟增長放缓和資產負債表穩固的環境中,投資團隊繼續青睞盈利更穩健的優質公司。
由於成熟經濟體增長乏力,收入的作用仍是關鍵。能為投資者帶來持續收入和現金流的資產,可望得到良好支持。除優質固定收益外,高股息率的防守型股票可能是投資組合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復甦階段往往伴隨出現的現象是,市場從防守型板塊輪換至工業、非必需消費品和金融等週期性板塊。台灣和南韓等出口比重更高的亞洲市場,應會從企業盈利預期好轉中受惠。雖然歐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場的經濟與美國經濟高度相關,但這些市場的估值往往不會太高。就日本而言,國內需求的增長動能以及旨在提高股東回報的企業結構性改革,或會吸引投資者進一步分散其國際股票持倉。
縱觀歷史,在經濟復甦階段,高收益企業債券往往跑赢政府債券和投資級別企業債券,原因是前者的孳息率相對較高,而且企業信貸息差收窄帶來額外的資本收益。
【以上資料由摩根資產管理提供,2023年7月】

Comments